“当美育思政邂逅社区服务,当青春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课堂’正在黄渤海新区生动上演。”
序章: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2025年11月8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黄渤海新区生动上演。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臧延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系主任潘萌、专业教师安平的共同带领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24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将公益实践与美育课堂融入广阔社会。这标志着基于“烟台理工学院驻黄渤海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平台所打造的校地融合实践课程正式启动。
该课程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精心设计、并与黄渤海新区文明办协作开设,以“社区文化书院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外聘专家+学校导师”的双元指导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壁垒。当夜幕降临,这场实践活动在时光塔迎来了诗意的高潮——师生们齐聚一堂,在“青春正当燃”美育思政音乐会的动人旋律中,将白天的实践感悟升华为深刻的情感认同,实现了从实践育人到文化化人的完美闭环。
深耕社区:双线并行的“赋能实践”
本次实践兵分两路,两条线路如同双生花,分别在社区土壤中绽放出独特的育人光彩。
在建2406-2班的行程中,潘萌老师带领学生们首站抵达和万家社区。一场爱国主题电影放映,瞬间拉近了学生与社区的情感距离,家国情怀如细雨般浸润心田。随后的行程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乡愁体验馆,学生们亲手体验活字印刷、古法造纸。墨香四溢间,指尖触摸的不只是凹凸的文字,更是千年文明的血脉传承。而当他们走进和美书院,面对精巧的非遗手工作品时,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家们陷入了沉思——如何用现代数字技术,让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重焕生机?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此刻悄然播下。




与此同时,安平老师带领的建2406-1班正在海韵社区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战斗”。图书阅览室里,学生们化身知识殿堂的守护者,将纷繁复杂的书籍分类、编号、上架。这本是琐碎的工作,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服务在于细节,治理见于微处”的真谛。当杂乱的书籍变得井然有序,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社区的感谢,更有对社会责任最直观的体认。




华彩终章:美育思政的“视听盛宴”
如果说白天的社区服务是扎根土壤,那么夜晚的时光塔音乐会便是星光的绽放。作为当天活动的压轴大戏,“‘美育思政’时光音乐会高校专场——青春正当燃”,活动将整日实践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座滨海地标在夜幕下璀璨生辉,成为美育思政最绚丽的舞台。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场艺术盛宴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歌声、掌声、海浪声交织成曲,艺术赋能与思政教育在此完美融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集体合唱中也将当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画上了一个充满艺术感染力与青春活力的句号。
育人实效:实践熔炉中的“淬炼成金”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我们的专业不只是为了做出酷炫的视觉效果,更可以为社区文化、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道。
老师们在总结中指出:“我们推行的‘双元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文化赋能’‘社区赋能’‘艺术赋能’的多维锻炼中,实现从‘知’到‘行’的深刻转变。这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

此次实践活动,是建筑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它证明,当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当青春脚步紧随时代脉搏,教育便能产生最动人的回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子,正用他们的脚步丈量社会,用他们的专业服务人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