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仁爱是扬起的风帆,智慧是破浪的舟楫。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心灵的唤醒与生命的滋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学生内心的光与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亦师亦友的伙伴型教师理念,正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革新性突破。它打破了冰冷的知识壁垒,建立起温暖而富有人性光辉的教育连接。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以仁爱为帆,以智慧为舟,引领学生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一、仁爱为帆:师生关系的创新重构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被权威与距离所定义,教育局限于知识传授的单一维度。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演进,亦师亦友的伙伴型师生关系逐渐成为新的范式。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的等级界限,重构了师生互动的内在逻辑。在新的教育生态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亲密的同行者与引路人。
仁爱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传递中,更彰显于对学生整体成长的关怀。在课程教学中,我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至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让学生在真实场
景中感受知识的温度。2023-2024连续两年组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生走进烟台市博物馆,开展情景式创作课堂。通过对胶东文化解读,增强学生专业认同与文化自信;团队老师现场指导学生以红色文物为题材进行速写,展示胶东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呈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更在师生互动中注入了仁爱的温度。
二、智慧为舟: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教育的智慧在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省教改课题的支持下探索“三研三展”情景式教学设计,正是智慧教育的生动实践——课前研究展览主题,课中将课堂搬到展厅进行现场教学,课后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强化知识理解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成长旅程。
2022 年 10 月在黄渤海新区文化馆举办的“青春绘文明 献礼二十大——烟台大学生原创海报作品展”中,师生共同策展、布展、参与讲解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黄渤海新区工委书记对学生积极参与市民文化活动表示赞赏,肯定了他们为烟台社会文化发展贡献的力量。这种校地合作的教育实践,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彰显了智慧教育的深远价值。
三、共赴星辰大海:师生成长的双向奔赴
教育的本质在于师生共同成长。2023年12月,教学团队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了“镌
刻芳华、赓续红色血脉——青年大学生绘画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以红色历史素材与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表达了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传承决心。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学生代表:数媒学子王运佳被评为“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朱晓敏在大众日报采访中分享了参与文明实践的感悟;众多学生作品在“文明实践 美丽健康”文创展中展出,学生讲解员也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教育实践超越了作品呈现的表层意义,体现了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作热情的深度融合。通过艺术形式,学生们挖掘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技能,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教育的星辰大海:仁爱与智慧的远景
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在烟台理工学院,我们始终坚持以仁爱为帆,以智慧为舟,引领学生驶向更广阔的未来。我策划组织与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群团部合作成立的“烟台理工学院驻黄渤海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构建了校政"双基地"教学实践模式,实现了多方资源共享。该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山东宣传、齐鲁晚报、齐鲁网、黄渤海新区政府门户等多家媒体报道。双方联合打造了全省首个面向高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课程——大学生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课。深化校地融合,将高校课堂搬到文
明实践一线,推动文明实践与高校育人双向赋能。这一创新被《高管信息•山东》刊载,并获大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校政合作的典范案例。
教育的星辰大海,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心灵的沃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天地中,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用仁爱浇灌,用智慧点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真正的教育,是用心点亮心灯,是师生共同书写的生命诗篇。
结语
育人之路,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奔赴的旅程。以仁爱为帆,我们扬起教育的温度;以智慧为舟,我们破浪前行,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海洋中,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让我们以心育心,以爱育爱,共同书写教育的璀璨篇章。因为,教育的力量,源于仁爱与智慧,更源于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作者简介:潘萌,副教授,高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烟台黄渤海新区美育专家。毕业于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烟台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获烟台理工学院“卓越人才”、“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奖”、“校园文化活动突出贡献教师先进个人”、“双师双能型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山东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项目1项,主持烟台社会科学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其他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与作品6篇,其中北核1篇,南核2篇。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累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6项,优秀奖多项。联合烟台黄渤海新区文明办成立“烟台理工学院驻黄渤海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打造全省首个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课程

带领学生走进烟台市博物馆,开展情景式创作课堂

在黄渤海新区文化馆举办的“青春绘文明 献礼二十大——烟台大学生原创海报作品展”中,师生共同策展、布展、

全省首个大学生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课开班仪式

带领学生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举办“镌刻芳华、赓续红色血脉——青年大学生绘画作品展”

个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