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环境设计专业科研创新与教学实践融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环境设计教研室于本周召开专题例会。会议由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邢国涛老师主持。纪小菲、张菁艺两位教师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科研与竞赛协同推进"展开分享,教研室所有老师出席了本次主题例会。

科研筑基:跨学科创新驱动学科发展
纪小菲老师系统梳理了环境设计科研体系,强调科研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升、行业技术革新及教师成长的关键作用。她指出,该领域科研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创新性"三大特征,建议教师以兴趣为驱动力,聚焦"数字技术赋能空间设计""可持续人居环境"等前沿方向,并详细解析了项目申报矩阵策略:
课题类型:重点布局地方社科课题(如聚焦烟台市发展的区域性研究)、教学改革课题及校企横向课题,其中省级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申报需注重多学科团队协作;方法论支撑:提出"文献综述五步法"(聚焦近五年核心文献、建立理论框架),推荐采用内容分析、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团队建设:倡导"老中青"梯队式团队构建,明确技术路线图设计与阶段性任务分工。

竞赛赋能:以赛促教培育设计新锐
随后由张菁艺老师结合近年赛事趋势,发布《环境设计竞赛优选指南》,重点推荐"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全国高校乡村规划竞赛"等6项权威赛事。她提出"课程-竞赛-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策略:
主题衔接:引导师生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空间再生"等热点议题融入毕业设计及课程作业;技术适配:建立竞赛作品标准化模板库,动态演示视频等技术格式要求;资源复用:推动50%以上专业课程产出作品直接参赛,实现教学成果增值转化。
协同创新:构建教研共生生态圈
最后邢国涛老师强调了科研教学深度协同的发展路径,建议以"城市环境更新""乡村环境营造"等教学方向为锚点,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团队协作,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研-教学-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