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智·然"共生,情景探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举办可穿戴立构行为艺术创新展演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3-25 】

2025年3月24日,建筑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三教S005社团活动室开展“智·然”共生——主题可穿戴立体构成展演活动。该活动在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三三三”情景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下,以《立体构成与材料》课程为依托,通过精心构建的沉浸式创作环境与高效的教学互动机制,围绕“科技与自然共生”的课程主题,巧妙运用纸类材料作为创意媒介,呈现了一系列立体构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立体构成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材料制作的精湛技艺,更彰显了他们在科技与自然融合主题下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思维。

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辛翠香、副书记陈秀慧、院长助理隋黎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曲晓莉与副主任贾鲁民带领教师团队全程参与教学指导,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近百名师生在“教-学-做”一体化场景中深度体验设计美学的生成逻辑。

情景重构——从课堂到创作现场的时空折叠

学生创作团队在“工作坊”模式下,现场展示了其精心设计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是情景重构理念的生动体现。展演活动巧妙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物理界限,将“自然-科技”交织的主题教学情境深度融入其中,使得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得以生动显影。学生们利用可穿戴立体构成这一创新载体,将基础构成语言、材料特性研究及形态美学创造三大核心知识模块,具象化为一系列可触摸、可拆解的艺术作品。教师团队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科技的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动态教学——纸质单元体的生命演绎

行为艺术展演环节将情景教学推向了高潮。模特们身着纸质立体构成装置,或缓缓漫步于会场,或灵动穿梭于观众之间,每一个作品都源自一个单元形体,经过主创学生团队的精心设计与制作,最终呈现出独特的身体穿戴构成。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剪切、折叠、拼接等多种手法,深入探索材质肌理,同时结合身体尺寸的精准测量,确保作品的完美贴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们思考艺术与科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情景教学新模式的深刻思考:

“我们如同建筑设计师般严谨构思结构布局,又似生物科学家般探索生命形态与未来科技感的融合,不断探索让二维纸材在三维空间中‘站立’,并赋予其生命感与未来科技感这一课题上的尝试与突破。”

展演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安平老师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建构思辨会”将会场化为学术情景剧场,围绕“纸质材料立体构成的三维转译”主题,以现场拆解作品的方式展开研讨。学生们跳出传统构成思维,转而探索材料在空间、虚实体量间的辩证关系。

本次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印证了情景式教学在设计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当知识嵌入具体情境时,学生会自发形成“观察-解构-重构”的思维链条。这些纸质装置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立体化的“教学档案”,记录着设计与创意过程中的理性推演与感性迸发。通过这次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更加激发了知识的内在生命力以及对未来设计道路不断探索的自由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