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妙手篆刻,冬至纳福|建筑工程学院“强国有我”社会实践队初探篆刻文化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12-26 】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指导思想,创新发展党建工作,丰富对非遗文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非遗文化情感,传承艺术精华,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瑰宝“篆刻”。2023年12月22日,烟台理工学院“强国有我”实践队赴烟台莱山区文化馆参加“巧手篆刻,匠心传承”非遗篆刻体验活动,在活动现场很荣幸的见到了非遗传承人——刘志荣老师和李海站老师。

活动开始,李海站老师为志愿者们讲解了篆刻的发展历史以及篆刻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接下来,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刘志荣老师为每一个学生耐心的展示了篆刻的具体手法以及注意事项。一把小小的刻刀,一块坚硬的石头,刘志荣老师下笔坚定,巧夺天工,三两下便把“福”字的笔画刻出来了。

志愿者们跟随刘老师的脚步,在石头上小心翼翼地篆刻“福”字,过了一把篆刻的“瘾”。别看刻刀在刘老师的手里非常听话,到了志愿者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刻刀在石头上留下了很多不规则的划痕,深一刀、浅一刀的,好在最后作品“福”都顺利完成。可想而知,在刘志荣老师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最后,刘志荣老师向志愿者们展示了之前的篆刻成品,志愿者们被精美的篆刻作品所震撼。篆刻成品表面平滑,笔画坚定,粗细有致,根本看不出来一点手工的痕迹。

篆刻文化,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而声名远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时代发展的见证。刘志荣老师40多年来深耕篆刻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的初心和使命感让他不断公益传授毕生所学。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值得被所有中华儿女学习和保护。经典的作品更需要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磨。广大学子也需要学习刘志荣老师的这份坚韧的心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未来是留给新青年的,青年一代在党的号召下,要有使命感、责任感,不仅要学习非遗文化,也要学习非遗传承人的精神内涵。在党建活动中,孕育出新的生机和活力。